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今天在卢萨卡(Lusaka)见两位朋友时谈到籍贯,我说我是江西人。一位朋友说:哟,江西人,打响了两枪。

南昌起义第一枪。我问,哪里第二枪?

话一出口,我立刻回过神来:他说的是柯蓝煤矿枪击事件。我心里虽很难受,也无法反驳。2010年10月,在江西人投资的柯蓝煤矿,因用工条件恶劣,数百名矿工冲击煤矿办公室,两名中方管理人员枪击工人,造成12人受伤。这是近年来中赞关系中性质最恶劣的事件。

此次事件激起了赞比亚民众极大愤怒,也被当时的反对党、现在的执政党PF(Patriotic Front)所利用。直到现在,我们随机问赞比亚民众:你对中国投资有什么看法?他们会说:一些中国投资者不守法,给低工资,打人。如果继续问:谁不守法?谁给低工资?谁打人?他们会说:柯蓝煤矿。

赞比亚被称为非洲大陆最平和的国家,1964年独立后从未发生内战,相反不断接纳周边其它国家内部争斗中逃离的民众。相比于一般非洲人泼辣好斗的性格,赞比亚人给人的印象是友善不记仇。

这点我深有感触。走在卢萨卡街头,每隔几分钟就会有赞比亚人跟我们打招呼:“你好!”或者“China Muzanga!”(中国朋友!)

然而,柯蓝煤矿枪击事件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,非常反感暴力的赞比亚人给予了中国人强烈的反弹。一位中国老师回忆说:柯蓝事件发生后的几天,办公室原本热情的非洲职员们对她显著冷淡下来。她到超市购物,收银员说:你是中国人吗?请你们停止杀戮!

当时这位老师心里很难受,她回答说:那是个别中国人的事,不代表所有中国人都是这样。

然而收银员并不买账,她回答说:如果我在中国杀人,你们会说是xxx杀了人吗?你们只会说,赞比亚人在中国杀人,非洲人在中国杀人。

事过一年,在赞比亚的中国人谈及柯蓝事件,仍是无比气愤。他们说,面对对中国投资的攻击,我们在赞比亚做了多少好事,说服力都抵不过柯蓝煤矿这一枪。

当地企业对我们说,柯蓝煤矿不向大使馆和中国商会靠拢,“牛气得很”,经营管理十分粗糙,和当地员工几乎无法沟通。在事故发生之前,不把人当人看,而是当黑奴使。

我们还没有去柯蓝煤矿,不知上述传言是否准确。但在南非和赞比亚,我有类似的感受:由于讲政治和国家形象的顾虑,国企一般比较“要面子”,基本都能在条框内行事;而私企争利润拼效率,偷偷摸摸打擦边球的情况较多,甚至踩在规则上办事。

因为柯蓝煤矿,每个赞比亚的中国人都沾了一分羞耻,但随之而来的反省却令人担忧。我们听到不少声音说,应该协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调,规划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数量,甚至号召用行政手段约束民企的海外投资。有官员也持此论点。

我觉得这思路是个倒退。这公平吗?中国民营企业在碾压中发展壮大,本就是个奇迹。它们在夹缝中顽强地寻找机会,冯仑的“野蛮生长”是最贴切的表达。不需政府号召,不用国家协同,他们如鲨鱼一般,追逐利润的腥气来到世界各个角落,而中国政府反倒要在非洲国家的门口发放“SOE ONLY”的许可证?坐享规模优势和融资便利的国企,如何能心安理得高高在上地说:别让那么多民营企业过来。

其次,民企纵然万般不堪,这种遮丑的思路也是相当短视的。如果孩子教养不好,遭到邻居反感,试问哪个正常家庭不去着手教导孩子,反倒把孩子关在家里,从此不给出门?据我们观察,柯蓝现象是极端的个案。但统而论之,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也并不好到哪里去。我们之所以被别国投诉素质低下,那是因为我们的国际化经验真的不够,素质真的不高。解决办法不是藏着掖着,而是正视问题,反思自身,找出症结,提高素质。

最后,我们更应当反思的是,为何一些中国民营企业总想走捷径?为何不愿尊重当地法律和道德?为何总爱行贿官员?为何逃税?为何克扣员工?为何污染环境?为何与当地社区沟通不畅?国企之所以在国外没有这样的问题,真是因为它们道德素质高吗?

答案是双方面的。从赞比亚方面看,有空子,就有人钻。投资东道国的法律执行有问题,腐败横行,助推了外国投资者钻空子,也吸引了更多想钻空子的投资者来到这里。

在赞比亚,我们不只一次听到中国商人说“这里有钱什么都能搞定”。给了钱,给到位,移根高压电缆只要两周;没给钱,或者没给到位,移根高压电缆也要三年。在赞比亚,我们遇到第一个说中文的人不是中国人,而是机场一位赞比亚海关官员,他熟练对我们说“钱钱钱钱钱”,直截了当地向我们索贿。

从这个角度说,赞比亚新总统Sata整顿吏治,惩治腐败,一视同仁地为外国投资树立新规,是可以理解并值得钦佩的。

从中国方面说,这些个伎俩,正是中国企业最熟悉的经营模式,是中国商业环境自身的恶果。我想可以称之为中国问题的出口,或者按中国驻南非大使的说法,“国内问题国际化”。

从孩子出门的教养看家长,从中国企业出国的教养,看我们自己的商业环境。许多中国企业之所以爱走捷径,是因为在中国这些捷径都是行得通的。

我们被当地学者问道,中国企业为何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员工,为何可以置劳动法于不顾,随意安排加班而不给报酬,甚至辱骂员工?我在心里暗想:在中国,一些员工比这里还不如。学者问,中国企业为何根本不愿与当地社区沟通?我更想到紫金矿业、中海油等公司,他们在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之后,对当地社区又有什么样的歉意和补偿呢?

又有学者问:美国和欧洲企业在海外也不完全清白,但它们都有法律惩治企业海外行贿,一旦被抓到,后果就很严重。有研究表明,美国和欧洲消费者遇到这样的丑闻企业,真的会鄙视它们,影响销量。中国怎么样?消费者是否真的在意企业遵纪守法,不在海外行贿?

是的,我们自己是否真的在意?是否也是爱走捷径的一分子?管理中国的国际形象,藏拙不是办法。我们每个人自己什么时候改变,中国的形象就什么时候改变,那时候才是真正的“与有荣焉”。

与中国比,非洲大部分地区在经济上是落后的,但制度上未必落后,这是理解非洲市场的一个重要入口。原英联邦国家南非和赞比亚,承袭了英国的法律体系和人文思想,对法律十分尊重,公民社会也相当发达。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,在这里遇到巨大的文化差异。刚刚起步的中国国际化,在这里也有点跌跌撞撞。但这对中国是件好事,这里正像一面镜子,引导我们反思自身,读懂中国。

 

 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沈乎

沈乎

37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随便写写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