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“我想写一个这样的报道,你能帮我找一些人吗?”我请教一位为中国国家媒体工作的肯尼亚黑人记者。

“你想要做正面报道,还是负面报道?”他劈头问道。

我大吃一惊。从外国记者口中听见如此熟悉的发问,在我还是第一次。

肯尼亚是东非政治最稳定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,因此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媒体都把大本营设在肯尼亚。中国国家媒体在非洲的扩张也是如此:新华社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(CRI)和中央电视台等,都在肯尼亚落脚。这三家媒体机构都聘用大量的本地记者作为“报道员”,来延伸报道网络,加强本地化。新华社的许多报道,在实效上也具有国际竞争力。

中国国家媒体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,要算今年年初进驻(实际是去年七月开始)的央视。央视工作人员告诉我,一百多人的在非队伍中,差不多有三分之二是肯尼亚人。因此,肯尼亚似乎也成了对中国媒体最了解的国家。当我告诉人们我是中国记者时,他们常常问我,你是新华的吗?你是央视的吗?

眼前这位记者很勤快也很聪明,他对手头这份工作似乎很满意。虽然以前的工作并不差,但他觉得“在国际媒体工作能为简历加分”。

“你知道,作为国际媒体,你可以在非洲到处约最重要的人采访。作为肯尼亚本地媒体,资格还是不够。如今为中国的主流媒体工作,我再也不用去写牛又死了一头,蔬菜价格涨跌,哪个村子又停电了的事儿了。我可以去找最重要的人去聊那些最重要的话题,而不是‘老乡,最近你们村里咋样?’”他说。同样作为一个记者,我当然理解他的感受。

我告诉了他我的报道计划。为了让我了解情况,他详细地讲述了许多相关细节,这些细节让我觉得很有意思。我问他,那你做了报道吗?

当然没有,当时我们是从正面报道的,我们也从不做任何中国的负面报道。他说。

刹那间时空又错乱了,我仿佛看到这位黑人记者的脸上出现了大大的“代表国家”四个字。

在肯尼亚的新闻采访的场合,为中国媒体工作的非洲记者很多。我时常看见黑人兄弟拿着央视的话筒跑前跑后,错位感每每让我忍俊不禁。我还是头一遭遇到为中国国家媒体工作的非洲记者,肯尼亚若不是国际媒体大本营,我也不能有这个荣幸。

我很喜欢和他们聊天,问他们为中国国家媒体工作的感受。非洲记者表示很满意,称因为中国人并不太了解本地环境,必须依赖他们,所以保持低姿态,双方相处不错。

至于报道策略,出乎我意料,非洲记者对国家媒体的角色适应得相当快,没人对我抱怨这个不能报那个不能报,反倒有许多人一本正经地对我解释,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“公司政策”。在这里工作,你就要接受。

“就像肯尼亚自己的The Standard,他们觉得自己很客观公正,可以随便批评政府了。敢批评政府没错,可他们敢随便批评谁吗?他们的大老板还开着一家银行,自己和政策层也有瓜葛。另外哪个媒体敢得罪广告主?”央视一个肯尼亚记者严肃地解释道。

不过,这种强势的辩护之后,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毫无遗憾。另一个记者偷偷地跟我说,我觉得我们做得不对。

我问,为什么?

他说,我觉得新闻报道应该客观全面地反映事实。我们做的正面报道都是真实的,但这毕竟只是一部分。那些真实存在的负面,观众也有权利看到。你不能只给观众展示那些美好的部分。

但他的一位肯尼亚女同事说,央视毫不忌讳介入那些争议性的话题,只不过采取了不同的介入方式。

“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当然不会错过。是这样的,我们不像那些西方媒体,对非洲自己的事情有很强的政治干涉意图。我们的报道是从一种和平的友好的角度,去关注这些事情。”

但前面那位记者似乎不这么认为:“是的,我们也介入争议性话题——只在不可避免的时候。就是说,只有当所有的国际媒体都报道了,不去实在不好意思的时候,我们才姗姗来迟。”

要在西方视角和本地视角之间做个区分,本来已并非易事。非洲人一面深受前宗主国文化的影响,一面又对血泪殖民史始终不能释怀。他们往往不满于本国诸种现象,同时又不满于“西方”的指手画脚。中国国有媒体现今引进了以和平与和谐为特色的“东方视角”,在这片大陆上又造成一种新的奇观。今年以来,这是非洲媒体圈和传媒学术界热议的话题。除意识形态之外,他们探讨的另一个焦点是:中国国有媒体的非洲扩张,在商业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?

有趣的是,央视非洲台在肯尼亚甚至引起了电视人才身价的水涨船高。坊间传言,由于今年年中非洲台未能按约定加薪,不少员工又跳槽回到了肯尼亚本地电视台。而后者为了重整旗鼓,将薪水提高不少。

非洲台每天向央视英语频道输送一小时的非洲本地节目。央视一位市场部的人员告诉我,在所有的四星级及以上的酒店,都可以看到。遗憾的是,虽然我找到电视就开始搜非洲台的节目,但好像住的宾馆过于低端,始终也未能得饱眼福。

我和几位非洲记者闲聊了他们对中国媒体的印象,没想到他们对和谐软新闻赞赏有加。一位索马里记者说,你知道吗,新华社发掘了索马里一个地区的振兴情况,并作了报道,这个情况反而为我们非洲记者所忽略。在新华社报道之后,国际记者蜂拥而至,报道那个地区的情况。

另一位津巴布韦记者Stanley告诉我,他很爱看CCTV的报道,几乎每晚都看。他说,非洲的不好我们全都知道,不用再说了。CNN平时不来,好像在等待非洲人杀非洲人。一旦坏事儿发生,你看着吧,那些国际媒体全都来了。央视从不试图介入我们的内部政治,而是告诉我们非洲有多么美好,看了让人感到愉快。

一位大使说,中国媒体应该讲好三个故事,一是面向中国讲好非洲故事,二是面向非洲讲好中国故事,三是面向世界,讲好中非友谊的故事。我个人认为,从政治需要的层面,这一表述也可以理解。但讲好故事,是不是意味着只讲好故事,还有商榷的余地。只讲好故事,是否就足以引领中非关系进入和谐的新阶段了?

也正因为此,我认为中国国家媒体在非洲的存在,尽管出于良好的意图,却停留在政治工具的层面,而远非媒体人本身所不懈追求的客观中立公正。

非洲报纸上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太多了,有时的确让人生厌,金山大学的一位老师说。

我想,可能理性的成年人也难免都需要童话。但光靠童话能否解决问题?回头看看中国的媒体氛围和实效便知。中国国家媒体作为补充和点缀,在非洲可能产生了一朵奇葩的亮眼效果。但是如果整片大陆上只有这一色的媒体,我猜可能非洲的观众又是另一番感受了。

 



走进非洲系列:

走进非洲2012——终结篇:昂贵的理解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另类国际化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世界堵城(下)

走进非洲2012——南非:宪法法院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跑街客的行囊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大选会乱吗?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钱挣着了,我的家呢?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乌干达迎来肯德基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肯尼亚版“城管来了!”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奥巴马连任,肯尼亚沸腾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世界堵城(上)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傲慢的中国老板

走进非洲2012——南非:Jimmy Nkosi在广州

走进非洲2012——南非:南非第一课:信息公开

走进非洲2012——南非:无题

 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就不告诉你!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“民工航班”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理解非洲劳工问题之二:中国孤岛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一个赞比亚劳工的账本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非洲镜鉴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经历高速劫匪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中国劳工泪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华人地下金融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人物:偷渡客之梦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【中国制造(二)】塑料玫瑰花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【中国制造(一)】南非街头的中国QQ车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沈乎

沈乎

37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随便写写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