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环保主要靠雨

若有人问内罗毕空气好还是差,我要说,既好,也差。

从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开出去不到20公里,就是野生动物们的领地——占地庞大的国家森林公园。森林公园是就地圈建的,有大片草原,草有一人多高,还有深不可测的密树。即使看不见动物,光在里头开车逛逛,都会觉得神清气爽,天人合一。一阵小风轻拂面,带来好闻的植物香气,雨的湿润气息和动物们原始的气味。如果我们恰好在上风,动物们往往四散奔逃;如果我们在下风,而且又足够安静,动物们往往还要等上一段时间,才能发觉我们这些偷窥者。在森林公园的边缘往远处望,内罗毕城市的轮廓,仿佛海市蜃楼一般不切实际。

可是白天在城里,呼吸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。嘴咬着屁股那么多的二手汽车,突卢突卢冒着黑色的尾气。黄色尘土飞扬满天,鼻子嗓子都呛得难受。一天下来,衬衫领子永远都是黑色。

如果头天晚上下雨,情况就好得多,虽然难免一脚泥,但空气可以保持半天的干净透明。如果头天晚上不下雨,第二天早上开始,马路上就空气污浊,完全不适宜步行。

赞比亚的空气有时也很差,那是因为随处有人焚烧垃圾,去年有一些夜里,我还被烧垃圾的味道呛醒过。但内罗毕城区空气差,完全都是因为车辆太多造成的。路上很少有人烧垃圾,而且主要差在路面高出几米的地方。内罗毕的天空,几乎每天都是蓝的。

内罗毕空气糟糕得如此明显,但奇怪的是,几乎没有本地市民对此有所抱怨。他们或挣扎于生存,或满足于发展。我感到很惋惜,眼下被牺牲的环境,最终总是要花数倍的价钱补回来。许多国际大城市的经验教训都表明,廉价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,才应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。不过,从南非到赞比亚到肯尼亚,真正为贫民设计的公共交通,似乎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并没有优先权。

公共交通落后

在市中心(Commercial),有很多中巴和小巴(Matatu),这是穷人们每天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。

同样的线路,坐Matatu只要40先令,打车就要400先令(约5美元)。买一辆车,司机和售票员到政府部门登记一下,就可以展开运营了。除了这些私人承包的交通工具和傍晚才开的通勤车,肯尼亚几乎没有政府运营的公共交通。

中巴和小巴嘈杂混乱的景象让我想起九十年代的家乡,情形简直是一模一样。售票员在车下举着小牌子拉客,不管到不到,先把你弄上去再说。引擎永远作出一副出发的假象,其实总要等到人满才开。开动之后,小巴的门并不关上,狂野的售票员一如英勇铁道游击队员,扒住敞开的小巴门,表情舒展得像少年冲浪;而司机则开得像赛车,像是想抓住每个转弯把售票员甩出去。

傍晚,我好不容易挤上一辆中巴,一坐下,咦,包怎么开了?大概有个小蟊贼,趁乱把名片夹当钱包给摸了。信用卡还在里头,我很怕有人立马拿我的信用卡去刷国际机票,但肯尼亚人安慰我说,放心吧,你在车站遇到的小蟊贼,或者整个肯尼亚的小蟊贼,都还没有发达到那水平。

毕竟是在非洲,中巴多少还是有点不同之处:每个中巴头顶上都加装着一个扩音器,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。虽然只坐过两次Matatu,已经让我心有余悸。特别有一次正好坐在那扩音器下,我几乎只能把脑袋伸出窗外才得以幸存。但是肯尼亚人告诉我说,他们都爱优先乘坐音乐大的小巴,如果你的小巴没有大声的音乐,唔,那简直没有人会去坐,他摇摇头。

内罗毕的普通老百姓,很多都住在离市区几十公里远的郊区,每天靠这个上下班,有的要倒几部车才到。有一次,中国经商参赞处的园丁Peter陪我走路到市中心,对我来说,我主动选择步行来观察这座城市,对他来说,30分钟的步行则是为了省30先令的车费。到了市中心之后,他还要花50先令搭车回乡下。

(正在写作此文时,周日,一辆Matatu 遭到恐怖组织Al Shabaab手榴弹袭击,五人身亡 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world/2012-11/18/c_123966995.htm)

“每天来回50先令,我一个月的车费大约是2500先令。我并不爱干园丁活儿,可我感激中国人给我这工作,否则我只好失业。家乡朋友们问我在哪里工作,我只简单地说,我给中国人工作,他们对我很好。他们已经大学毕业,或者挣着大钱——可我只是个园丁。有时候朋友开车路过我,会说Peter上来,载你一程。我说,谢谢,我不去那个方向。其实我要去的就是那个方向,可是,坐在他们漂亮的小车里,我会强烈地感到自尊的刺痛,这一切都不是我的。”

(内罗毕几乎没有所谓人行横道的设计。无论几车道的马路,路人都只能借机横穿。)

中国人修的路

“你有没有去过西卡高速?你们中国人做了非常漂亮的工作。啧啧,真是一条漂亮的公路。你有没有去过?真漂亮。”还没有到肯尼亚,就有无数肯尼亚人问我:你知道中国武夷吗?

在内罗毕时,正碰上总统为西卡公路的开通剪彩。来非洲之前,我几乎不能想象总统会亲自出席高速公路的修通工作。可是在肯尼亚,人们似乎都已经懂得“要想富先修路”的道理,全内罗毕都为这条公路的通车而兴奋,告诉我中国人好样的!

肯尼亚人对中国工程承包公司印象特别好。他们告诉我,如果包给非洲公司,那就很难说最后结果是什么了;如果包给中国公司,到了交付时间,你一定会看到一条路。

若不是通过介绍,我还真看不出西卡高速的特别之处:全长42千米的西卡高速,贯通了内罗毕和中部的西卡,将原本3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30分钟。这条高速不仅有八车道,而且是“东非第一高速”,含有跨度最大的立交桥。整个高速分为三段,一二段由中国水电和中国武夷承包建造,贷款来自非洲开发银行,三段由中石化胜利油田胜利工程建设承建,一亿美元的贷款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。

几乎所有与财政、交通有关的肯尼亚高官都出席了竣工仪式,他们赞扬中国公司的履约能力,让肯尼亚终于有了与其在东非地位匹配的高速公路。

不过,正像博茨瓦纳等非洲国家的情况,中国工程承包公司不仅已经垄断了肯尼亚的市场(投标的前七八名都是中国公司,本地和欧洲公司都是来陪标的),并且中资公司之间已经出现了恶性竞争。

中国武夷肯尼亚公司董事长刘晖说,近两三年一些新进的公司不了解风险,报价非常低,工程承包的利润正在缩水,令人担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世界堵城(上)http://shenhu.blog.caixin.com/archives/48526

 



走进非洲系列:

走进非洲2012——终结篇:昂贵的理解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另类国际化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世界堵城(下)

走进非洲2012——南非:宪法法院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跑街客的行囊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大选会乱吗?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钱挣着了,我的家呢?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乌干达迎来肯德基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肯尼亚版“城管来了!”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奥巴马连任,肯尼亚沸腾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世界堵城(上)

走进非洲2012——肯尼亚:傲慢的中国老板

走进非洲2012——南非:Jimmy Nkosi在广州

走进非洲2012——南非:南非第一课:信息公开

走进非洲2012——南非:无题

 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就不告诉你!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“民工航班”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理解非洲劳工问题之二:中国孤岛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一个赞比亚劳工的账本

走进非洲2011——赞比亚:非洲镜鉴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经历高速劫匪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中国劳工泪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华人地下金融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人物:偷渡客之梦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【中国制造(二)】塑料玫瑰花

走进非洲2011——南非:【中国制造(一)】南非街头的中国QQ车

 

 

 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沈乎

沈乎

37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随便写写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