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“你们是我们内刊吗?”引导我们参观一家中国国营矿企的年轻小伙子憋了很久,终于忍不住问。

我们说不是,然后介绍了财新传媒的情况。

“那你们单位有什么背景?”

我们说没背景。

小伙子不相信,把我们问了个底朝天,确信我们自东土大唐而来,清清白白一媒体,没任何背景。

“那你们怎么进来的?”小伙子迷惑地说。

有什么问题吗?

没什么问题……只是……只是我们单位从来没接受过任何记者采访。小伙子说。

如果记者来了呢?

那就把他们赶出去,小伙子骄傲地说。

好家伙,不就采个矿吗,搞这么神秘,犯罪分子都没你们警惕性高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们乘车来到赞比亚另一家中国国营矿企,门口就一个当地保安。

我们说自己是中国记者,想拜访管理层,采访一下经营相关的情况。

保安说必须通报,可以理解。他打了一个电话,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:“对不起,我们从来不接受采访。你们让大使馆打电话联系,我们才接待。”

行,那我们就慢慢联系着吧。临走我们想拍两张矿企门口的照片,留作资料。

“厂里有规定:没有获得许可,你们不能拍照。”黑人保安阻止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“很好很好,一切都很好。我们很好,我们的投资是盈利的,是有利于中赞人民友谊的。你们就这么写吧。”

刚一见面,某省级建筑公司的老板就做出送客的姿势。

“你们的工程是否因为政府更迭受到影响?将来业务可能有些什么风险呢?”我无奈地追问。

“我们的投资是盈利的,是有利于中赞人民友谊的。就这样。”

“嗬,您答应跟我们谈谈,我们才过来的,就这些,完全没用啊。”我说。

“我也是看你追着我打了几天电话,才答应跟你见一面的。我对你们已经算是很客气的啦,别的记者我见都不见。”

“那您谈这两句不跟没见一样吗?来点实在的呗。好些工程都停了,你们完全没影响?”

“你问的那些很重要,谈了可是要影响大局的,你们又不是新华社,我怎么信得过你们?你就写,我们的投资是盈利的,是有利于中赞人民友谊的,就这样吧。”他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一位前辈,人很和善,半夜还满身尘土地赶来给我讲解事件的背景。

“当然,这些你把握一下就行了,千万不能写出来。”他说。

我点点头。“可是,你们当时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都跟媒体说呢?我看本土媒体对这些事情都不了解,报道都是一边倒。”

前辈倒吸一口气,退后两步,瞪大眼睛盯着我看了几秒钟,说:“我看错你了,原来你这么幼稚!当时都什么情况了,还会想到跟媒体说?你哪一年生的?”

我……嗐,先别说我了。通过向媒体澄清事实,争取本地社区和国际社会的理解,不是对你们长远经营有利吗?为什么不让大家了解你们呢?你们的真实情况又不是像外界传说的那么糟糕。

“太幼稚了!你哪一年生的?”前辈愤然道。

我只好闭嘴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又一家矿企的管理层一口气跟我们倒了一下午苦水。

“你不知道,路透社记者到处都是,他们触角可灵敏了,什么事儿他们马上都知道,立刻就写了。他们的写法都是不利于我们的。有些根本不是事实,都是捕风捉影的,太不严谨了,新闻怎么能这么写呢?”他很生气。

“您都跟他们解释了,他们还那么写?”

“哪有,我从来不接受他们采访,他们的电话我从来不接的。”他说。

那……您为什么不尝试和他们沟通一下呢?

“不行的,不行的。”他摆手道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后是赞比亚一家恶名昭著的企业,大家都知道了。

但我们从员工口中听到的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。我不知道这个版本有多少真假,但是这是一个从未见诸报端的版本,甚至不为中国企业的圈子所知。

就我自己在赞比亚所经历的,和他们描绘的细节,我相信这个版本有其真实之处。至少如果当时有人愿意说出来,也会达到平衡的作用。

“你们当时为什么不说?”

“有用吗?说了也没用的。”他们说。

真的没用吗?我们试试看,下一篇,让我们来听听《柯蓝煤矿的自述》。

(本系列由德国海因里希·伯尔基金会支持)

 

 
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沈乎

沈乎

37篇文章 10年前更新

随便写写

文章